![](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xWkQxqY9ruoLvP6JAABwBLlEq5amEmXEkCJp3CI7VtfX_pQsF4iUp34ZgoNNFTWB1JS4L51AvVmcAOufjSDfOby8dpJtD2d02n4W3aIcicBWAFCQWdKY5w5H1vIvIVWCpqf39Ha8E8WMi/s400/800px-CUHK_Gate01.jpg)
自從劉遵義零四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以來,么二不過三地,幾乎每年都有新「搞作」。作為一個曾經的中大人,不得不說,這幾年覺得非常疲累、神經衰弱。
昨天手裏拿著一份2007年的Campus master plan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老實說,真的以為自己拿著一份碧桂園樓盤簡介。求(交通)快捷方便、求豪華是一定有的,但請問「快捷方便」、「豪華」,和辦教育有什麼關係呢?---若非全然背道而馳。喜歡搞地產的人理應一早走去搞地產。為什麼總喜歡欲蓋彌彰?數碼港、(傳說中的)中藥港,中大現在也可算進一個。整份藍圖,看不出半點尊重、培育人文素養的思維與實踐。
很令人痛心,這所曾經美麗(註︰所指是富人文氣息的校園氣氛,而非揮霍了多少金錢)的校園,如今先是在視覺感受上就是令人發瘋的。你真的難以理解那個勒令把小橋流水沿路斜坡樹木草叢理清得像老頭子頭上僅剩的稀毛的人,那樣的人,是用怎樣的頭腦去看世界,又看出一個怎樣的世界。然後,在這條被修理的禿頭路上,加砌一度什麼圓拱形門洞,就以為有了「中國文化」。對的,暴發戶家裏往往就有很多「中國文化」。更別提那些什麼七彩蝦條、黃色蛋卷等奇形怪狀的新大樓。
過去這三、四年,過不多一會兒,就會有消息傳來︰中大要改變中文授課的創校根基了、樹都被砍了、小橋流水變藍水渠了、學生報情色版遭傳媒報導後校方立即劃清界線予以嚴懲。在這一連串破壞中大傳統、破壞校園環境、破壞校方與學生應有的溝通互信關係之後,當下,校方又在認為完全沒必要諮詢的情況下,要拆烽火台---一個延續了中大人異議精神的物質空間(至於那個所謂的擴建理由,偏偏劉遵義又自打嘴巴,稱新書院沒必要建圖書館,因日後向數碼化邁進、電子書才是未來走勢云云)。
有人或許會說,校方說了只不過是拆走一年而已,一年之後一磚一件都會復位。
但我要說,若擲下承諾的是錢穆輩先賢,大家尚是可以放心的(不過這個假設難以成立,因為首先他就不會幹出這等被稱為拆人祠堂的舉措);不過,對於劉遵義治下的校方,根據過往種種劣跡與當下的種種閃爍其詞顧左右而言他,實在找不到任何信任的基礎。一朝拆了就是拆了,到時米已成炊,會否復原、何時復原、復原後遭周是否仍有現今的空間聚眾,都一一是疑問;並且,再不容我們過問。(天星鐘樓不也還你一個全新復古版嗎)
我真的很怕,人的情感與記憶,在這個中大校園擴大版的社會裏,是異常脆弱與不堪承受消磨的。再這般下去,我怕自己也終會變得全然無所謂;匆匆寫下這些文字,恐怕也是出於對害怕的反抗。
為什麼呢?為什麼一個肩負教育重任的機構,要與愛惜愛護學校的學生、校友為敵,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摧毀一代又一代人對一個地方難得的一點情感歸屬、價值歸依?而最令人痛心是,這一切竟是假借教育發展之名而行之。
不只是烽火台的去留問題,事實上,整個中大未來的路向,都不應是姓劉的一個說了算的事。
但當下先處理最迫切的問題(校方一直不肯透露圖書館擴建工程的確實動工日期)。是否中大校友都好,都可以出少少力,讓朱銘鑄造的「門」繼續鎮住烽火台,不容他人動它一分一毫。
聯署︰中大學生會反對拆卸烽火台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