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6, 2008

酷物微鑑 (6) --- 在地下鐵尋找愛麗斯

地鐵站其實是很神秘的建築,只是與生活太密切而不易覺察。

地面上的任何建築物,即使很多時候把我們排拒在外,我們都可以從其外部線條輪廓捕獲一個整體印象。可是地鐵站,儘管我們每天都花上不少時間在裏面移動、呆等、瞌睡,卻從來不可能對這個空間得出整體輪廓。要是能對這個地下世界剖出一個橫切面,它該有多深多寬、矩形還是梯形?

只可惜,在地底的移動世界,外部視點是不存在的。我們只能從看得到觸得到的空間,去推敲它的背後。譬如我們會發現,無論在月台還是大堂,都有不少乘客止步的銀色金屬門。那裏面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裏面的人在幹些什麼?有時候在月台候車,忽而背後會有一扇門從內打開,走出一個拿著我叫不出名堂的工具的職員(也有時是拿拖把的清潔工人)。那忽而冒出來的職工,多數都會迅速把門在身後帶上,似乎很有默契地去維持那個內在空間的神秘。

我無法不去想起愛麗斯墮落兔子洞後,把她圍困於斗室的那一扇扇深鎖的門。或許,我們比愛麗斯幸運,不必喝變形藥水,只要三急太急又或輕微作嘔見暈,就有機會一探其中一道度金屬門的背後。

不過,儘管我們渾身都是兔先生與時間競賽的節奏,卻鮮有愛麗斯的好奇。「地下」二字本就藉神秘指向僭越,《童夢失魂夜》、《大都會》等影片都以地底作為顛覆上層秩序的基地。可是,現實總偏離想像的軌跡。地下行車,是現代大都會的標誌;從地面引伸至地下的空間秩序,剛好使我們只看到光明進步而遺忘其黑暗神秘。

甚至,當我們走在地面的時候,都不太可能去想起十數米之下,有人有車正與我們同步並行。(刊明報2008.11.01) (The pool of tears, by Josee Bisaillon)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