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樽裝飲品?咪再飲﹗

今日《明報》有一則非常不起眼的新聞,在版面中只佔了左下方一小角︰「停飲樽裝水也可以減碳」

但其實,地球溫化的其中一個惡果,就是食水將面嚴重短缺。氣溫持續上升使冰川不斷融化、萎縮,即時的影響是泛濫成災,但長遠的後果則是水位下降,水流量劇減,嚴重威脅食水的供應。

水是地球最寶貴的資源,也是生命的根本,若我們繼續追求現有的消費生活模式、漠視地球暖化與水污染早已大響的警號,那麼,下一代、再下一代,將面臨非常堪虞的生存境況。而環境的災難,在人類世界又行將以不公與剝削呈現。事實是,一些跨國公司早在進行把一些發展中國家水源私有化的計劃(通過與當地政府的合作,要麼把供水這種公共事業變成私營,要麼把當地的水資源變成自己產品的原材料),結果,世代傍水而居的原居民分分鐘反而要付錢予外來資本以獲取水源。


Elizabeth Royte 去年出版的《Bottlemania》,追縱了樽裝水的整個生產過程,驚人地揭示原來僅生產數樽水即已需耗費一樽石油的能源代價。把這本書中譯本的簡介轉貼於此

「Bottlemania
別喝瓶裝水!?-關於瓶裝水的深層省思

喝一口瓶裝水,不只是方便、解渴這麼簡單。

向侍者點一瓶進口水是高尚品味的象徵?原來,我們都中了商業行銷的計!
製作四瓶水需要耗用一瓶石油,
瓶裝水市場創造出巨大的環境傷害與能源消耗。
礦泉水真的比自來水潔淨、健康?用水的權利是誰的?
透過本書,您將對自己喝的水有不同的感想!

瓶裝水的品牌多得令人眼花撩亂,卻很少人知道僅有少數是真正的天然泉水。瓶裝水在美國銷售已超越牛奶和啤酒,飲用成本卻是自來水的兩千倍。在台灣,瓶裝 水擁有年銷60億的市場,平均每人每年喝掉48瓶。全球瓶裝水年銷超過一億五千萬公噸並持續成長,然而消費者漸漸開始質疑對於環境和社會的負面影響。

作者藉由本書仔細追尋瓶裝水由深山林澗至超級市場的歷程,爬梳出其間商業和文化背景。她以洞察入微的妙筆,敘述不起眼的「水」如何被經營成獲利最高的 「瓶裝水」。書中帶領讀者前往緬因州波蘭泉水泉源地,實際了解鎮民對抗跨國企業的艱辛爭戰,以及隱藏其中的背叛、欺騙和貪欲。在全球水源普遍缺乏的情勢 中,類似爭取水權的努力與你我息息相關。

作者親身參訪各種瓶裝水廠,並與「瓶裝水達人」一同品水,邀請讀者一起思考最基本的問題:何 人擁有水的權利?企業賣水賺錢是否符合社會正義?製造、運輸、處理寶特瓶對於環境有何衝擊?生飲自來水安全嗎?認為喝自來水不安全的人該怎麼做?水權落入 私人企業之手對我們有何影響?

本書特色

台灣瓶裝水及瓶裝飲料市場營業額屢創新高,近來在環保識與水資源的意識提升下,在媒體與網路討論中,不時出現相關討論,已有議題空間。」

其實,不只是樽裝水,消費者應該從根本上減少購買樽裝飲品。一來,任何飲品,說到底,也都需要用到水這個寶貴資源;二,膠樽是其中一樣最日常被棄置的大量膠製品,而塑膠廢料已嚴重威脅海洋生態,根據最近的調查發現,共有幾百種海洋生物的胃中長期出現塑膠,而在以魚類為食的鳥例如信天翁與海燕等的胃中,則充斥著塑膠瓶蓋、打火機、塑膠片、聚苯乙烯球……;三,包裝飲品的添加劑、防腐劑對健康絕對有害無益。

只需簡單自備一個水壺/水樽上街,就完全可以解決戶外飲水的問題。而除了減買減棄之外,我們還可以做的,就是把這類信息傳播開去,讓更多人知道事態之嚴重,從而可望改變消費習慣。這也是我們在個人層面僅可以做、也必須要做的。

***************************
今晚的《巴不得爸爸》,有這樣一幕︰為阻止神憎鬼厭的差佬牛精榮成為同屋住,包租婆與一眾房客難得地同心協力,跑到街上把招租廣告撕毁;但當泉記扔掉最後一張街招時,被牛精榮發現,並欲以亂拋垃圾的罪名屈佢五蚊雞。這個時候,若大家繼續同心協力、口徑一致地向牛精榮,大有機會可以過骨。但偏偏其他人的計算是,只要隊咗泉記出黎大家就無風險亦無損失,於是竟然和議牛精榮齊齊指證泉記亂拋垃圾;向來縮骨的泉記當然唔肯食呢隻死貓更加唔會肯俾個五蚊雞,於是一拍兩散,踢爆那張是街招、佢地間屋實情有房出租……

結果,當然就是引狼入室,大家齊齊當災。

彷彿,近來處處可見「哥本哈根」,度度可聞Prisoner's dilemma的日常演繹。

2 comments:

方潤 said...

其實那劇情是低B。
若然我是包租婆,我就會說「那分明是垃圾啦,仲同阿sir拗,你冇錢交罰款我幫你交埋又點話。」那麼對方就會願意承認「罪名」了事。

家陣你係自己唔想租間房畀人,唔通罰款要人地同你畀﹖

熊一豆 said...

係囉,咪就係因為當其時唔淨止包租婆,所有人都唔肯蝕果五蚊雞囉

劇情低b就話得啖笑,不過,若現實都低b,咁就怕且笑唔出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