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7, 2008

知識型經濟︰國產凌凌漆


其實,我們就是活在國產凌凌漆的現實中。

表面上,呢個係一個蘇刨,實際上,佢係一個風筒。
表面上,呢啲係頭髮碎,實質上,係豉油,可以要黎點大包。
表面上,呢個係一張紙皮,實質上,係一百隻菜肉包。
表面上,佢哋係CEO,實質上,佢哋係科學家、生化專家。
表面上是為錢,實質上,也是為錢。

奶粉毒禍,六千多名腎石兒童,應該都不過是個倒敘的始端。新聞引述說,其實從2005年開始就已經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指的該是三鹿牌吧,但這個年份是如何得知的呢?是如今被捕的人招供嗎?那些人又到底是在哪個程序下的手?涉事的到底包括哪些人?這些仍舊全無答案,含含糊糊。

從而今二十多個品牌均含三聚氰胺看來,那根本就已成了中國奶粉的行規。不過,僅止於奶粉嗎?

去年美國寵物糧食出事,源頭在於從中國輸入的原材料麵筋含三聚氰胺,同樣為的在蛋白質檢驗中能蒙混過關。

那麼,通過抽驗氮來檢測蛋白質含量的食品,又豈只奶粉和麵筋。再者,奶和麵筋本身又是其他更多食品的原材料。所以有理由相信,有問題的食品,遠比目前公布的要多與範圍深廣。

差別恐怕只在三聚氰胺份量的多寡,是慢性還急性中毒。

既然電視新聞報道三鹿自2005年就已在牛奶加添工業用化學品,那麼可見得,我們吸食三聚氰胺,根本已是生活恆常(這個年份,還很可能只是保守估計)。去年美國貓狗大批死亡,今年中國嬰兒腎結石,應該是那些人一下下手重了,才得以揭發事件。

接下來是一眾問號︰還有多少其他食物是被添加了三聚氰胺未被發現呢?現在談的只是嬰兒奶粉,那麼小童、成人奶粉呢?除了三聚氰胺,還有沒有其他未被發現的、為了蒙混其他檢測的化學品呢?

每一件made in China的製品,拿到面前都令人產生國產凌凌漆的疑惑。不過,那絕不是一部笑片。

經此一役,可會使人對純然的minimize cost和maximize profit的金科玉律有一點不同的想法,從而重新評估本土生產的重要,尤其食品一環?

商家佬唯利是圖(其實已堪稱謀財害命)固然可恨,但那些扮客觀科學的言論,不見得就少了可惡。

「食環署指出,根據美國 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標準,「三聚氰胺」的安全參考值(即每日可容忍攝入量)為每日每公斤體重0.63毫克。一個60公斤重成人,每天要吃多於2.5公斤雪條(即多於22支),其三聚氰胺攝入量才超過安全標準;一個30公斤重的孩童,每天要吃多於1.25公斤雪條(即多於11支)才算超標。在一般食用情况下,不會對健康構成重大影響。」

食環署這種發言的立場,算是什麼,安撫市民嗎?還是認為照吃無妨?簡直狗屁。

類似的言論,每一次發現什麼毒物,都可以再聽一次。科學家們語氣平淡,顯得各位街坊未免大驚小怪。對,食環署引用的美國數據應該是準確的─假如一個成年人每天只吃雪條(或單一其他任何有毒食品)的話。

只可惜,我們並不生活在真空,成人除了會吃到三聚氰胺雪條,還會飲東江水,還有機會吸取孔雀石綠、蘇丹紅、各類重金屬,呼吸大量煙霞。有沒有哪位不太天真的科學家可以弄一個每天綜合毒物吸收量的數據表來看看?就好像計算卡路里那樣,讓食用者自行分配每天的毒素quota?﹗

而退夠一百步,別忘了環境中本就多有三聚氰胺,於化肥、於殺蟲劑、於土壤、於XX。那個美國標準,把這些算進去了沒算?

這種目中無人的客觀科學,倒進馬桶沖掉算了。

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讓另一部份人先去死。


相關︰為何要容忍非零容忍

5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I understand your anger but i would like to clarify some points on behalf of the scientific view. It may seems nonsense that they calculate the maximum safe amount of individual toxic food that we can take in per day. But i would like to remind you that different toxins act differently in our bodies. For example, 三聚氰胺 will cause renal stone, 孔雀石綠 is a carcinogen. It may not be the case that taking in other toxin in our daily lives will make our maximum safety intake of 三聚氰胺 decrease. And the trace amount of enviromental contaminant is of no comparison to this man-made toxic food. You also understand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make a "daily toxin table" as it is too complicated and varies among different people. 食環署 do so is to comfort the public that the problem is not so severe BY A SCIENTIFIC WAY. 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if the media is saying that once you have taken a 三聚氰胺雪條, Your health will be greatly impaired? Does it make more help than harm?

熊一豆 said...

好的,就來一點關於科學的。

首先,這裏有一堆預設。

預設一,每個個體所存在之生態環境的等量齊。不過,人其中一個使科學家頭痛的,就是存在差異。每個個體因著地理位置、工作性質不同等因素,所接觸到的環境中的毒物含量,本就不一,那麼那個平均值的每日每公斤體重0.63毫克該如何面對與其預設不吻合的實質個體呢?(且還不去計較用的是從美國環境、體質提取的美國數據)

預設二,每個人每天都由零開始。可是現實中的身體都有歷史。每日每公斤體重0.63毫克這個所謂可容忍攝取量,有沒有把過往每日攝取量的累進效果計算進去呢?應該沒有,因為那無法計算。但算不了,不代表不存在。

預設三,各種化學品在人體內橋歸橋、道歸道,老死不相往來。「different toxins act differently in our bodies」我也相信是真確的。但我們的身體(更應說身心)是一個整體。有誰敢說各種累積攝取的化學品不會在人體內產生某種合成效果?這當然也是計算不出的,但同樣,算不出不代表其效果不存在。

既然有這麼多的不確定,是否不該把有限制的科學數據呈現為一種絕對?科學語言是否應該開始把個體的差異納入考慮範圍(尤其當發話的對象是一具具真確的、存在差異的肉身),轉換一種表達方法(甚至思考方法)?與其對一個人說你一天沒吃夠22支雪條就不會有事,何不具體一點提醒市民對一己身體的確實狀況多加注意?

安慰的話語與務實並不相互排斥,其光譜應該是寬的,並不只限於提供與身體實存狀況對不上號的數據,與製造恐慌這兩個極端。

對食環署確是很不爽。與其說是安撫,食環署在整件事情上的處理毋寧說是輕率。對於在超市自行停售有關貨品後政府才發放檢驗結果的消息,局長的回應是需要考慮風險。

考慮什麼風險?現在涉事的甚至不是什麼食用色素超標之類,而是在食品中出現了工業用的化學品,這根本是絕不應該出現在食品中的物質。還要考慮什麼風險?誰的風險?

所以,以彷彿真理的科學數據帶出一句「在一般食用情况下,不會對健康構成重大影響」,真的非常刺眼。彷彿三聚氰胺是拿來吃的。

Anonymous said...

Thanks for your detailed reply!
I agree with you that the attitude of the Food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Department was inappropriate! They should ban the selling of these foods and report to the public immediately. It seems that public organization always have this kind of bad impression to the public. May be they don't want to get into trouble? I don't know, but they definitely get into more trouble after such things are discovered by the public.

Anonymous said...

總有不少所謂實證科學的信徒、術士,滿口統計數據來據理力爭。

彷彿 ceteri paribus 之下簡化了的人生就如 "又一穫" 簡便地呼籲市民「放心飲蒙牛」那樣理所當然!!!

呢隻穫自已最好以其忠誠實證科學信徒的摯誠態度去印證佢班信眾相信的,就脆脆地每日飲/食27.8毫克三聚氰胺。

見太多呢類腦殘的科學信徒玩統計數字遊戲。得罪講句,現代實證醫學就大多數係同樣的線性思維發展出來的醫學、藥物。用呢類服務的結果就如同每日飲/食27.8毫克三聚氰胺,這不是無的放矢,在其他醫學數十年臨床上的觀察已清楚指出這種荒謬劇。

Anonymous said...

其實呢個世上係分唔出咩物質係所謂既「毒」

因為所有物質攝取太多都會有毒...... (包括 水、鹽、孔雀石綠、甚至幅射)

唔同之處只係視乎人體能承受既份量

所以專家先至會講解俾大眾知幾時先會達至危險的攝取量

呢個標準唔係"maximum safe amount per day" 因為嚴緊好多倍既...... (當然仲計埋會唔會accumulate啦)

你接唔接受都好,我不如講個例子

曾經有人o係飲水比賽攝取太多水而中水毒死左
果時都聽到專家話唔知飲幾多水會超出危險標準架喎 唔通又係廢話??

有d工作環境要接觸大量幅射 d工人每日會check住「食」左幾多幅射
如果呢d標準又係廢既話 咁點解冇特別聽過d工人出現咩毛病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