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9, 2009

王公貴人們在哥本哈根各懷謀算,我在逃犯治下讀書



A New Green History of the World 2007年再版時,作者Clive Ponting於前言引了一小段《君王論》︰

「In state affairs, by foreseeing [problems] at a distance, which is only done by men of talents, the evils which might arise from them are soon cured; but when, from want of foresight, they are suffered to increase to such a height that they are perceptible to everyone, there is no longer any remedy.」

那麼,當無線電視也在晚上十點半時段播放由陳志雲、李樂詩主持的《熊無立冰之地》,是否該視之為地球暖化已臨「perceptible to everyone」的指標;抑或,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節目做咗同做完都唔多覺、遠遠被《宮心計》的懾力拋離,故大可作為尚可樂觀的論證?


A New Green History of the World 開篇講述的是復活島,或說復活島文明衰亡的故事。十八世紀當歐洲人踏足這個位處南太平洋的小島時,發現這個地方草木不生,荒蕪禿頹;不過乃後的探勘研究卻發現那片荒旱的土地,原來在很久以前曾經有過豐盛繁多的植物生態。然而,島上雖然找不到一棵樹,卻石像群聳立,證明島上曾產生過高度的文明。好一段時間,復活島文明的消亡與水土凋零,都是一個謎,而這個謎,最終由考古學家解開。那些巨型石像,既是復活島文明頂峰的見證,也同時是小島文明消亡的肇因。基於宗教、祭典之需,十六世紀時的復活島人大量修建巨型石像,而石像的數量亦成為了各部落展示力量的象徵。為了能夠把高六米、重數十噸的巨型石像從採石場運往各部落的祭祀場地,復活島民大規模砍伐樹木以製造運送石像用的木橇。由於部落間的石像競爭日趨劇烈,結果終導致小島上的樹木被砍伐殆盡;連鎖的生態效應亦隨之而來,水土流失,作物失收,物資嚴重短缺,掠奪、戰事叢生……人口大量死亡、文明覆沒。

那麼,在許多時日以後,當另一種生物成為地球的主宰時,他們將會在人類的遺址中發見什麼?呈現在他們前面的又是怎樣的一個謎?


《城客》創刊號以「天空之城」為專輯,彩頁間翻來掀去,正是各大都會爭奪「世界之最」的連場爭霸戰。當時,迪拜仍是世界寵兒,雜誌羅列了數個迪拜(興建中)的世界之最︰最高的迪拜塔、最大的戶外顯示屏、最大的音樂噴泉、最大的人工滑雪場、最龐大的勞工群,哦當然,還包括最高的負債。

受訪的迪拜酋長說道︰「如果有人蓋的樓過迪拜塔,我就蓋個更高的。」

此番「雄心壯志」當然非酋長獨有,古復活島的島民一定有過,而我們居住的這個小海島,也到處可見這種追求「最高、最強、最乜乜最物物」的實踐。

回到A New Green History of the World ,作者推論,以復活島面積之小,當時的島民不可能對樹木數量急劇驟減莫知莫覺,而只是沒有辦法停下來。那麼,當他們眼見島上最後一棵樹倒下的時候,都在想些什麼呢?

如今在哥本哈根的氣候高峰會上,那些影響著全球生態未來的尊貴大人們,又都在想些什麼呢?

會議才剛開了三天,就爆出了「丹麥文本」這份歐美秘密協議的草案,據報導,發展中國家為此深表憤怒。

從Copenhagen可有望走到Hopenhagen?大概沒有多少人會感到樂觀。參與各國都在精打細算如何「我出豉油你出雞」,那麼可想的結果應該是一拍兩散,大家無雞食,又或,大家啖少少豉油。單是中美兩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一個以人均排放計(十三億,除返開就攤薄晒),一個以總排放量計(唔夠你人多,就梗係同你鬥總量),就已極可能使峰會淪為又一次的各自表述。道理上,誰都知道協商合作才是唯一救人自救的活路,卻是眼前這個虧是誰也不肯吃或吃不起的,結果大概都只是意思意思減那麼一點,也不知是騙騙誰。會議散了,大家回去還是繼續大搞發展追GDP,就讓那些個現已水浸眼眉的低洼島國自己去干著急死吧。

這種死結,只有虛竹那般傻仔---不計較自身利益、視我他為一---才會下「置諸死地而後生」的一子棋解得,只可惜,世人都太聰明,國家領導人就更是精算之輩。聰明人太多之故,未來數百年,人類大概將會活在你眼望我眼地瞪著「停不下來」之中。

不過,且勿論是次峰會成效到底會是如何,那接近二百個國家的領導人至少走到了一起,嘗試在小我利益與大善之間進行一番bargain。總不像某些地區的領導人,喜滋滋樂當其氣候逃犯,你罵他吧,他大可以給你一個「吹咩」的表情,然後做其北向連接、大肆發展的美夢去了---管他朱三角的部份地區空氣質素已屆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惡況。

他的領導下有一個裝模作樣的環境局,眼前明擺著有那麼多急需大力推動的環保工業(香港人極盡浪費之能事,光是各方面的回收就能發展成工業,連帶創造就業),卻置之不顧,只細眉細眼推其慳電膽(還要是含水銀會破壞環境的慳電膽,而非較環保的LED燈膽),結果卻是連這種雞毛蒜皮事都辦不成,弄出個「涉嫌姻親利益輸送」就急急腳「自我回收」了。

我不太清楚香港到底是否一塊福地,但幾乎可以肯定,當我們大冷天圍著頸巾裹著大衣都非要開冷氣不可時---於好些大機構、新建築,窗戶已失其功能淪為觀景裝飾,我們都是在為好些低洼國度之行將淹沒狠狠出了一分力。

*********************
簡直有點匪夷所思,針對剛開幕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昨天全球五十六份報章發表共同社論敦促減排,可見茲事體大;但我在本港環保署以及環境局的網頁上,不單見不到是次會議的最新消息,甚至連一個相關的icon連結都找不到(我的眼睛有那麼大嗎?﹗)。幾乎要以為自己住在天神村。

2 comments:

Gelming said...

有些人不喜歡讀書,所以無能力以史為鑑,卻自高自大,......你說得對,甚麼環保教育創意都業已成為產業,一切都是商機.....要商人保育環境,就等於從他們的錢包掏錢,領導人敢嗎?當然,這裡那位他(們)根本無這種視野,眼前最實際......

熊一豆 said...

唉,據聞,邱局長謂,佢去哥本哈根係去同世界分享香港的減排經驗……

借問聲,香港有什麼經驗可以同人分享?姻親間利益如何輸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