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歡看這個節目︰《不一樣的旅遊》。在此選了兩集推一下。
今天剛播放的「生態自然遊」,其中一位旅行者去的是太平洋的一些島國,於目前全球持續暖化下,這些島國被預言將於五十年後遭淹沒。地球上一些慾望從不見滿足、卻又恆常壓力未解決的人,必須毫無節制地開冷氣、開汽車,於是地球上另一些「欠缺競爭力」但卻活得相對開心的人,就必須消失。這就是現下全球化的意思。
2009年1月創號的國內雜誌《城客》,以天空之城為主打專題,逐一細數的正是全球各大城市為爭天下第一高而劃下的現代天際線。當中自是少不得近來氣勢強勁的杜拜塔(舊譯名慣了,不改),而這座被雜誌冠以「世界之最」的建築 (預計今年內竣工),將設有最大的人工滑雪場︰「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購物廣場裏面,當室外的氣溫依然是三十來度的時候,室內的溫度已經由人工控制降為零下30度,人工造雪開始。第二天,孩子們可以跑到這裏看真正從天上飄下來的雪花、打雪戰、甚至單板滑雪。」
那麼,那些未來的富家孩子們可會知道,你們的打雪戰和歡樂笑聲,是建築在這個地球另一些人的亡國與死亡之上?(零下30度,靠,你說得平白無故燒掉多少地球能源、製造多少溫室氣體?明明處於最低氣溫平均都有十來度的地理位置,卻連人家的滑雪客都要搶來砍了,夠狠的,那要不要再弄一個人工活火山玩玩兒?)
順道說一兩句關於這本新辦的雜誌。號稱「第一本中文互動雜誌」(因是從博客大巴開發出來的),超越國界、以全球城市為本位,野心是大的、活力是有的,不過,性格卻欠鮮明。就以對待全球化城市的態度吧,因為無法對背後的那種雄性爭鬥全然漠視,所以措辭偶而會見著猶豫;但當筆鋒轉到了「現代」與「進步」面向時,又馬上毫無招架的餘地。結果態度上就帶著點模稜兩可,不過說到底,當然還是迎的。在這個「爭奪天空」的專題之後,一翻過新頁,就是關於環保袋的報道。以為這樣的flow可有點精神分裂?其實又不然,因為I’m Not A Plastic Bag其實是什麼,你說呢。
回到港台節目,一直都想說一下這一集。該集介紹的是日本直島,該島曾是工業重地,而工業式微後,一位(有米的)藝術家即把這個地方發展成藝術小島。值得深思的是,該名創辦人並非一開始即豪氣地宣稱要搞十個什麼plus的博物館,而是從沙灘上兩個帳篷開始做起,每年添置一些新的作品,一年一年累積,慢慢才發展成較有規模的博物館。旅行者引述館長的說法︰一個地方的文化是要慢慢累積的。
而文化者,或說在島上展出的作品,大都與島上的生態、生活相關,那是在跟當地的人物事對話、呼應。最近,館長開始向周邊的其他小島進發,要把重工業遺留下來的空間,改建成推動環保的基地。
總還是有那麼些人,帶著微笑在盡他她們的努力。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